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段锡民:眼睛

来源:36365 | 段锡民  2018年06月25日15:10

他叫呼日查,蒙古语,词义是“聪明”;汉语名字叫乌显明。问起名字的涵义,他解释说:人们爱把“乌”称为“瞎鸟”,父母取名时“查缺补漏”,赋给鸟儿一双明亮的眼睛,寓意其成就翱翔蓝天的美好梦想。其实蒙古语名字也隐含此意,耳敏为聪,眼亮为明嘛。

17岁那年,他初中毕业即到县染织厂当工人。一干四十多年没挪窝,当过印染工、装卸工、装卸队长、厂办主任、工会主席。现在,他已67岁,身份是退休工人。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辽宁省喜塔尔(蒙古象棋)协会秘书长,朝阳市级(正申报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喀左蒙古象棋”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蒙古象棋,世界上最古老的博弈游戏之一。“百度”一下:早在北方草原契丹王朝时期就有玩喜塔尔(蒙古象棋)游戏的记载。明朝永乐年间的《芝仙集》有关蒙古象棋的记载表明,现代蒙古象棋的走法早在14世纪末已定型。这比现代国际象棋的定型还要早100多年。在成吉思汗西征后的十三世纪三十年代,这种棋艺就先于欧洲而传到草原了。它是随着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经过波斯在蒙古族中流行起来的。但直到清代《口北三厅志》转引《艺仙集》介绍蒙古象棋的棋步走法及其规则,才开始为世人所广泛注目。 一般认为,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同出一源,由古印度的四人棋戏“恰图兰卡”演变而来,据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时间闪回到2009年11月17日。辽宁阜新。

辽宁省首届蒙古象棋比赛在这里举行,竞赛由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该赛事是国家民委主办的全国“八省区蒙古象棋大赛”的预选赛,也是将于翌年举行的首届国际那达幕大会的资格赛。

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代表队选手乌显明端坐于会标下的第一台。

环顾左右,不经意地打量一下对手阵容。乌显明发现周边谈笑风生的棋手均为风华正茂的青壮年,整个赛场洋溢着青春气息。三四十岁,正是下棋的黄金年龄段。俗话说:人过30不学艺,50岁不上赛场。而自己呢,年纪明显高出一大截,已经58岁,头发已经斑白了,能是他们对手吗?他脑海里涌上了一丝焦虑。但很快他就稳住了心神,斗志逐渐洋溢全身,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竞赛开始!第一轮乌显明执白先行,对手显然没把他放在眼里,开局就连发几招快棋,企图快刀斩乱麻、迅速取胜。但乌显明借助先行之利,牢牢钳制住了主动权,拖到残局,他开始利用顿挫、闪击等多种手段发力,压制得对手喘不过气。最后,面对乌显明双兵贯底升变的明显优势,黑方自认无力回天,只好拱手认输。

第二轮,乌显明再显神勇,竟微笑着将最有希望夺魁的种子选手斩于马下。

连胜两名高手,人们开始对端坐第一台他刮目相看了。大家很友好地戏谑他“笑里藏刀”,满脸是和善的微笑,行棋落子气定神闲,下手却狠辣刁钻,连和棋的机会和情面也不给对手留一点。要知道,蒙古象棋是最容易走成和局的。

于是就有好事者开始打探他的底细:功力深厚且有此优雅雍容气质之人,是来自象棋世家还是学识渊博的“高知”?可打探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他此时的身份是下岗工人,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而且还是个多病之身,患有很严重的胆囊炎、左腿经脉血栓,平时连100米也走不动。而且就在来阜新参赛的前几天,他突然开始厌食,体重骤减了10多公斤。遵医嘱他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医生脸色凝重地嘱咐他:立即筹集费用、住院治疗。

换做别人,不要说精神抖擞地在赛场弈棋,此时说不定躺在哪家医院病床上呻吟呢。

其实,参加比赛还是去治疗,几天来,这项艰难的抉择一直折磨着乌显明。因重病放弃比赛,县领导和两名队友不会忍心责怪,甚至就在临行前大家还劝过他,让他留下。亲友们早已筹好医疗费,可以抬脚就走送他赴沈阳。但一股责任感激励着他:不能轻言放弃!大赛程序已编定,更换队员已不可能;倘若因自己缺赛导致整个蒙古族自治县不能派代表队参战,9万多蒙古族同胞岂不颜面无光?

出发前一天的夜晚,心乱如麻,乌显明失眠了,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至半夜,晩秋商飙骤起,窗外风声大作。雄浑秋声回荡天地间,如万马奔腾般由远及近呼啸飞来。他眼前恍如再现草原健儿鏖战疆场的景象,一股金戈铁马乘风驰骋的恢弘气势扑面而来。他精神为之一振,不觉悚然披衣而起。就在那一刹那,他做出决定:参战!我要轻装上赛场,宝刀搏群雄。为激励自己,他笔走龙蛇“刷刷”地写下一首词《破阵子》:

已了苦耕旧债,

难偿望月前盟。

且借残阳晖四野,

岂待晨鞭叫五更。

铁犁汗气蒸。

进退还凭硬骨,

沧桑不改初衷。

旱块敲蹄隆纵背,

细草平冈自在鸣。

禾香老泪盈。

鏖战竟日,旌旗不倒。乌显明稳坐首台,脸上标志性的微笑保持到了最后,整个赛程保持全胜,连众多棋手们期待的一局和棋都没出现。他荣获第一名,并与分获二三名的队友夺得团体冠军。顺利取得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比赛和将在鄂尔多斯举办的国际那达慕棋赛的资格。接过获奖证书那一刻,他激动万分。他的耳边仿佛隐约听见了草原深处战鼓的召唤,得偿夙愿、励兵秣马、会猎大草原的机会来了。

惊艳赛场,乌显明一战成名。人们惊诧于他的棋艺、他的风采。可谁会知道呢,为了这一天的精彩,他足足等了四十年。

乌显明家乡是辽宁省喀左县的官大海农场,这里是蒙古族聚居区,是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十分浓郁的地方。村头有座吉祥寺,乌显明一位本家爷爷自幼出家在寺里当喇嘛,他珍藏着一副铜质的蒙古象棋,而且跟师父学会了下棋,经几十年弈海沉浮成为高手。在他影响下,村里很多人都会下蒙古象棋。耳濡目染,乌显明很小就学会了蒙古象棋弈法。村头老杨树下、教室外的石桌上、家里的热炕头都成了他与小伙伴们拼杀的战场,他下棋到了痴迷的程度,十多岁时就已能跟成人一较高下了。

但是,十四岁他就到县城里的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又进工厂当了装卸工。身边逐渐少了棋友,对弈没了对手。而且随着“破四旧”、“文革”等一场场运动的扼压,蒙古象棋也被污为“封资修”的东西、成了禁品。不仅学校、工厂禁止下棋,在家乡,木质的棋子也被投进火堆,喇嘛爷被逼还俗,铜棋子被没收,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弈棋了。

可乌显明“习性”难改,还是酷爱下棋。他下围棋,也下中国象棋,但他更喜爱“喜塔尔”。这不仅因为他是蒙古族,而还因“喜塔尔”对他的脾气。比如马不会被“别腿”,草原骑兵所向无敌,怎么能被别腿儿呢;比如兵攻入对方底线就能升位,具有了车或后的威力,寓意草根只要努力也能成大器;比如王也不“窝窝囊囊”地只会闪转腾挪、被动挨打,而是能英姿飒爽地驰骋疆场。

当时有句时髦的话叫“逆历史潮流而动必食苦果”,乌显明在初中读书时就咽下了第一颗苦果。他到校外与成人下棋,被学校“工宣队”发现,不仅让他写检查,还取消了他当月助学金3元钱。这一决定给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无钱在食堂买菜,每顿只能吃咸莱就饭。

工厂里更摆不下一副棋盘。进厂第一天,厂领导就公布了几条戒律:学徒期间不准谈恋爱;不准看染织工艺技术之外的闲书;不准参加与生产无关的娱乐活动和其它社会活动。乌显明工作出色,入厂第一年就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可是爱“违纪”、不安分。不仅看小说,还下棋。更严重的是他居然还看棋谱。县图书馆有一位“走五七道路”下放来的胡济先生,是一位研究昆曲的专家,俩人因读书成了朋友,胡济就把珍藏的几本棋谱借给他看。被厂革委会主任发现了,这可是“新动象”,主任警觉起來,派人把乌显明叫去,严厉警告他:不要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并以“书里面有毒素”为由,没收了他借来的宝贝棋谱。

还有一次,市里举办棋赛,鉴于乌显明棋艺已崭露头角,县工会和体委派他代表县里赴市参赛。厂革委会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勃然大怒,在电话里跟县体委主任大发雷霆,同时怒气冲冲地派人去客运站,要求务必追回已准备出发的乌显明。还好,县体委主任是由武装部长兼任,部长是个“老革命”,他跟厂长顶起牛,派出武装部里的吉普车,截下乌显明载他去了市里的赛场。

竞赛是参加了,可祸也惹下了,回厂后有一堆“小鞋”等着他呢。其时乌显明已是管着5个工序40多人的班长,且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班组。参赛事件后,乌显明和他的属下隔三差五地就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被革委会主任训斥、处罚,班组的先进称号也丢了。

好在乌云是不可能长久地遮挡文化阳光的,随着改革开放,文化的春天也到来了。在党的民族政策雨露滋润下,传统文化之花艳丽地盛开。包括“喜塔尔”在内的蒙古族优秀文化在自治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继承和弘扬,爱好蒙古象棋的人越来越多。乌显明可以光明正大地下棋了,以棋会友,他结识了众多的蒙古象棋爱好者,有蒙古族的,也有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的……甚至,还有外国友人。

那是1985年秋,染织厂引进了靛蓝坚固呢生产线。装卸队长乌显明连续带人从集装箱卸下进口的片梭织布机,机器每台价值18万美元,共20台。卸完设备,满身汗泥的乌显明刚准备带工友去洗澡,厂长叫住了他,让他陪外国人下棋。

原来,随着设备运抵,一位瑞士联邦的年青人也第一时间到来。他做为技术员,是来指导这批设备安装调试的。当时喀左还不是开放城市,瑞士技术员被安排吃住在县政府招待所,工作在厂区,两点一线。工作时间还好,业余时间一人就太寂寞了,厂里也不能提供消遣活动。后来厂长打听到他会下国际象棋,而且功底不错,曾在州级比赛中获过冠军。于是就想起了会下蒙古象棋的乌显明。他知道两种棋弈法是很相近的。

乌显明听厂长说完,赶紧跑去洗澡。洗过澡又匆忙跑回家,脱下满是汗渍的背心,换上了一身簇新的中山装。对镜自览:装卸工眨眼之间变成了一位有翩翩绅士风度的棋手。他笑了:毕竟对手从身份看是国际友人、技术专家,从弈棋角度看是州冠军,穿得体面一点以示尊重,是应该的。

换过衣服,他又草草浏览了一眼《国际象棋初歩》一书,以了解两种棋的规则区别,然后匆匆地赶到厂会议室。厂长和瑞士技术员已等在那里。他打量一眼,技术员高个子,蓝眼,黄发,是个标准的地中海岸边的小伙儿,相貎英俊,举止优雅。

两人展枰对阵。双方走了四个回合,形成“西班牙”布局。此布局双方争夺的焦点在e5位,第5步对手即“王车易位”,但乌显明并没按常例跟步易位,他察觉到对手易位过早,是一步软手,就牢牢地抓住了机会。对手没有警觉,仍在开放后翼,乌显明先跳马于前沿,对手进兵驱马,乌显明随即回马金枪,弃象砍探头兵,接着后、车、马相继杀出大举猛攻,对手含笑认输。接着又下一盘,双方握手言和。虽然语言不通,但“手谈”是能够交流感情的,望着和局的棋盘,技术员会心地笑了。

2010年8月,鄂尔多斯第一届国际那达慕大会隆重开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在“绿色、多彩、吉祥”旗帜召唤下奔赴草原参加了盛会。做为大会组成部分,在美丽的康巴什,蒙古象棋赛场战火升腾。乌显明也驱车千里,斗志昂扬地赶到赛场。

赛钟敲响,乌显明首战轻取青海省亚军选手,第二轮遭遇鄂尔多斯本地棋手,双方战成和局。

因采用积分编排,两战积3分,故第三轮乌显明的对手是实力雄厚的青海省冠军“棋王”。开局双方走子飞快,很快进入中局。乌显明率先发难,强行兑掉王后和一驼,一场混战后双方各剩双车六兵,但对方的中兵无根,他的六个兵则首尾相接,如常山之蛇。他遂驱王前通路兵长驱直入,单兵攻王,对方只得移王至中路险地,协助双车护兵。乌显明单车换掉对手一车一兵,逼其单车固守底线,并顺势扫尽对方四兵扫尽,己方四兵则齐头并进,贯底升变,形成绝杀而胜。

第三轮赛罢,乌显明以二胜一和积5分的成绩,取得向国际顶尖高手拉木嘎过招对话的资格。

拉木嘎,蒙古国选手,六届蒙古象棋国际棋赛冠军。精通蒙古语、英语和蒙古象棋理论。乌显明曾留意观察:那是位身材高大而魁梧的中年男子,戴眼镜,作对局记录时,他记自己着法用蒙文,记对方着法则用英文。开幕式上,拉木嘎向内蒙古棋协赠送了自已编篡的一套蒙文与英文对照的棋谱专著,由此可见,他对蒙古象棋的研究可臻上乘。

裁判长一声令下,双方启动计时器,交战开始。

几步下來后,乌显明渐觉对方走子细腻而沉雄,就象太极高手一样,着着缜密绵长。他见招拆招,沉着应对,苦战三十分钟,形成胶着状态。对方见久攻不下,便以驼兑马。此时,乌显明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吃驼,局面平稳;二是放过它,利用一后一车一驼,展开对攻。两种着法各有利弊。他苦思之际,犯了致命的错误,忘记摁计时器了,待发现为时已晚,钟面上的红旗已无情落下,告负。

接下两轮,乌显明一胜一负,最终获国际那达慕大会棋赛第15名。

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归途,车经黃河大桥,放眼望去,上有蓝天白云南飞雁,下有滔滔东去的黄河,乌显明精神一振,慷慨填词一首《破阵子》:

唤醒铜驼旧梦,

顿开铁马长缨。

万里白云天作帐,

九曲黄河水伴筝。

惊寒雁阵声。

请试老夫黃钺,

更期少壮雄兵。

国运昌隆棋运盛,

士气昂扬胆气橫。

神飞弈乐情。

尽管未能问鼎三甲,但乌显明心中仍然充满喜悦。能参加国际大赛,亲眼看到蒙古象棋博弈盛况和竞技、理论研究水平飞速提升的前景,切身体会这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受到高度重视的美好感受,怎不令人兴奋呢。

四十年的弈海沉浮,四十年的文化熏陶,乌显明已从蒙古象棋博弈中感受到了精神的魅力,跳出了输赢得失的低层次趣味。从单纯娱乐到自觉承担传承传承责任,他完成了博弈行为自智力体育娱乐项目向民族传统文化项目的情感意识嬗变。

这种嬗变是渐进的,且最初是无意识的。

自小到大,乌显明始终牢记着长辈为他取名的初衷,也牢记着父亲的一句话:心明才能眼亮。

17岁入厂,他掉进了“大染缸”:年青人多,谈恋爱的多。

跟他同时进厂的50多名徒工到了出徒期限,但经调查,至少有7成徒工谈过恋爱。厂革委会主任下令:一律延期出徒。

革委会主任是个细心人,他发现调查徒工谈没谈恋爱,其实不用那么费功夫,只要到宿舍看他们买没买“马勺”即可。年轻人一谈恋爱,马上就会到街里买一把马勺,在宿舍开小灶炒菜,然后在宿舍门口张望,等待心上人来共进晩餐。

染织厂女工所占比例大,而且大多是豆蔻年华,乌显明高且帅,还是先进生产者,自然是众多思春姑娘觊觎捕捉的目标。可他没买马勺。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先“学本事”后成家。除了下棋,他业余时间所有心思都用在读书、学习文化上。因为他明白,只有知识才能让一个人“心明”,

在知识贬值的年代,想淘弄到一本书不容易。他先是千方百计找朋友借。后来好了,他与县图书馆一位管理员搭上了关系。管理员是棋迷,进而俩人又成为文友,交情越来越铁。于是管理员遂冒着风险借给他图书,包括很多严禁外借的“禁书”。乌显明如孙大圣初进蟠桃园般的“大快朵颐”,读《红与黑》《羊脂球》《猎人笔记》……读《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古文观止》《古代汉语》……他喜爱李白杜甫苏轼,更喜爱辛弃疾,尤其是那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再后来,他有意识地读了很多蒙古族文化经典书籍和文学作品:《蒙古秘史》《江格尔》《一层楼》《草原烽火》……

为提高写作能力,他还尝试文学创作,用笔名多次在省市文学刊物发表小说、诗词。由战斗英雄杨子荣的战友、时任喀左县武装部长的张仁财口述转战东北经历,他执笔撰写的回忆录《难忘的渤海湾》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他所创作的楹联曾获全聚德店庆征联二等奖、四川绵阳越王楼征联三等奖、第二届全国廉政诗词楹联大奖赛优秀奖。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提高了他的修养,也加深了他的“棋道”修为。他所理解的“棋道”首先在“正己”:弈棋时要尊重对手,以棋会友,借弈交心,在双方智慧碰撞中互学所长,增进友情;要庄重,每次下棋时都会正襟危坐,绝不高声大嗓、吸烟吐痰;若是正式比赛,更要沐手更衣、凝神聚气。

而更深层次的“棋道”是敬畏“棋”。当他逐渐了解了蒙古象棋悠久的历史,逐渐理解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他对这老祖宗传下来的“棋”产生了深深的敬畏感,进而生发出一种深深的责任感:祖先赐予了我们的宝贵遗产,我辈有义务要把它们保护好、传承下去,“天”降大任,就从我做起吧。

目前,喀左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象棋爱好者已有八千人之多,“喀左喜塔尔项目”已被确定为朝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传承人,乌显明现正积极配合“非遗”部门申报其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辽宁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评审会,乌显明受民族部门委托向与会专家作立项陈述,申请把喜塔尔列入运动会项目。他陈述了蒙古象棋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的群众基础……讲到最后,他激动地推开讲稿,饱含深情地呼吁:“蒙古象棋在辽沈大地濒临失传已达百年之久,时逢盛世,她如同在茫茫雪夜走失的孩子,正高举着生命的火把,开始踏上了回家的路……

距喀左县城十公里远的一座小山村,10岁的蒙古族小学生郭辅明放学后回家摆上炕桌,跟小伙伴们展开了喜塔尔车轮大战。8岁时他就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学会下棋了。乌显明爷爷说过:喜塔尔能开发智力、磨砺意志、修德养性,玩中益智;特别是能培养逻辑思维、大局意识、拼搏精神……乌爷爷还说:棋艺最高境界是文化,喜塔尔包含丰富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竞技功能和娱乐功能,集民族性、大众性、艺术性、知识性、竞技性、趣味性于一体,凝结着蒙古族群众对自然对社会的哲学思考,是人生智慧的结晶,我们弈棋就是体会、接受这些智慧的过程。乌爷爷讲的这些深奥的道理他似懂非懂,但他还是打心眼里喜欢喜塔尔。同学们也都喜欢,棋盘一摆,小伙伴们就跑来了,有女生也有男生,有蒙古族的孩子也有汉族、满族、回族孩子。大家一起下棋、一起嬉戏,亲密得就像一家人……

十年来,乌显明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支持下,组织了包括“中国·喀左‘蒙医蒙药杯’八省区蒙古象棋大赛”在内的县、市、省级、省际蒙古象棋竞赛三十余次;举办蒙古象棋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多期;多次担任辽宁省蒙古族少儿艺术节、省际大赛裁判长。2015年11月辽宁省喜塔尔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为了丰富蒙古象棋博弈理论,他编译了《蒙古象棋棋谱》,拟以蒙古、汉两种文字自费出版印刷。

他自费20多万元购房,办起了“蒙古象棋传习馆”,无偿供少年儿童和喜塔尔爱好者使用。

但在他心里占最重要位置的还是“更期少壮雄兵”,传承喜塔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几年前,喀左县民族、教育部门开展了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六个一”活动,蒙古象棋作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项目被引入校园并旋即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乌显明如鱼得水,义务到学校传授棋艺,足迹遍布了全县的27所民族学校以及建平、凌源、建昌等邻县的蒙古族学校。他常年奔波不辞劳苦,而且为学校里的孩子讲课全都是免费,有时还要倒搭交通费。当然,他也“收获”颇丰: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成百上千的孩子都亲切地称他“乌爷爷”,如今他亲传“弟子”就已达到6000余人。

他教孩子,教技法,更教“棋道”,讲棋艺,更讲文化。他把弈棋当成了育人成才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把娱乐竞技功能上升到文化功能,学生才能胸有大局、大志,才能以传承优秀文化为己任,成为好棋手和优秀人才。在他悉心指导下,很多“弟子”已颇具实力并崭露头角,近年来就几乎囊括了辽宁省所有竞赛的冠军。其中10岁的郭辅明还夺得了八省区蒙古象棋大赛少年组亚军。

他自信地与棋友“打赌”:我有生之年一定能培养出一两名蒙古象棋国手,如若实现,我就把“蒙古象棋传习馆”无偿捐献给社会。

2014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跟国际象棋冠军侯逸凡有过亲切交流。习总书记从棋引申到社会人生,说棋如人生,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嘱咐学生们要有博弈思想。当天乌显明正给朝阳市蒙古象棋教练员培训班上课,听此消息,他兴奋地对学员说:国运兴则棋运兴,则文化兴,总书记知“大棋”、重文化,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美好春天来了。

他接着说:蒙古象棋,是民族文化百花园里常开不败的一朵花,我、你、他,我们有责任让这朵花开放得更艳丽。

他还说: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眼睛,我们一定要保护、传承、弘扬好优秀民族文化,让民族的眼睛更明亮。